基本情况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6-07-26浏览次数:278
一、人员构成(含特聘) |
姓 名 | 性 别 | 出生年月 | 职 称 | 学科专业 | 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 | 朱延福 | 男 | 1951.12 | 教授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课程指导 | 蔡玲 | 女 | 1964.12 | 教授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课程指导 | 廖涵 | 男 | 1964.5 | 教授 | 西方经济学与经济增长 | 课程指导 课程主讲 | 佘群芝 | 女 | 1965.1 | 教授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课程主持 课程主讲 | 郑道文 | 男 | 1963.11 | 副教授 | 国际经济学与发展经济学 | 课程主讲 | 苏应蓉 | 女 | 1973.8 | 讲师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 徐静 | 女 | 1978.8 | 讲师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
|
本团队的师资力量雄厚,教学态度热情,师德师风严谨,教学理念前沿,理论功底扎实,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成果丰硕,教学效果优良。 教学队伍具有合理的年龄、学历、职称结构,充满发展潜力:学历层次高,5位博士,2名在读博士;教学队伍年轻,中青年占绝大多数,年龄结构分布合理,其中45岁以上1人(占14%),35~45岁4人(占57%),35岁以下2人(29%);职称结构高,其中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2位,团队所有教师分别有美国、加拿大、荷兰、德国等出国进修或学术访问经历。7位教师每年承担学校近1000人左右的课堂教学任务,人均年课时300学时以上。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该课程教师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与学生理论知识掌握、素质培养方面进行融合,从教学科研方面入手,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力争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培养更符合于社会的高素质的国际经济方面人才。在此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改革经验与教学科研成果: (一)教学改革与经验 案例与理论合理融合,双语教学,辩论式教学,实践式教学,网络互动式教学 (二)教学项目: 1.《现代企业管理案例教学研究》,湖北省教育厅立项,1999年—2001年; 2.《大学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研究》,8040威尼斯,2005年。 3.《西方经济学三级教学体系研究》,省教育厅课题。 4.《本科双语教学的调查研究与教学模式的构建》,8040威尼斯,2005年。 5.《理论经济学课程中直接教学模式与建构主义模式的效果比较与融合》,8040威尼斯,2005年 (三)教学研究论文 1.“财经类大学生核心竞争力培养研究”,《中南经济论坛》2004年卷; 2.“论新型的师生关系”,8040威尼斯“师德师风建设”征文。 3.“本科课堂双语教学实践的探讨”,经济与管理译丛,2004年第4期 (四)获得教学表彰/奖励 《现代企业管理案例教学研究》2001年获得湖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8040威尼斯教学成果特等奖。
课程团队认识到教育质量的关键在教师,为进一步增强本课程师资力量,提高师资水平,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科带头人等从多方面加强师资力量的培养: 1. 积极鼓励青年教师继续深造学习,攻读本外校博士学位,特别鼓励攻读国内外知名大学的博士学位,并在财力上予以资助,同时在工作量上给予相应优惠政策,支持教师圆满完成博士学业。迄今为止所有教师已拥有或正进行博士在读。 2.帮助更新现有教师的知识结构,把握前沿理论动态,给予中青年教师各种学术科研机构中的培训机会,至今该课程教师参加了由北京WTO课程培训,国际贸易理论培训等各种前沿国际经济理论方面知识培训。同时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各类高校与科研机构国际经济方面年会,并给予政策经济上资助,多方式与多措施提高师资素质和水平,以培养一批适应时代需要的国际经济学之名家大师。 3.除国际经济理论方面外,还帮助教师对教学手段、方法等方面进行培训,如网络、双语教学方法等相关教学的学习,使得教学与先进网络工具相融合,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近两年里,该队伍有100%比例的多媒体教学、90%的双语教学,同时80%比例启用网络手段,获得学生一致好评。 4. 鼓励教师出国进修、学习、交流。教师队伍中5人有在国外半年以上的学习或访问交流的经历,其中一个从师于诺贝尔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门下。出国教师回国后,与同行进行国外学习中理论前沿动态的交流,产生学习溢出效应。
从师资来源方面看,学缘构成合理。本校与外校比例适中,其中8040威尼斯为4人,武汉大学毕业2人,华中科技大学毕业1人。从知识结构来看,本学科师资以经济学历为主,同时兼具有社会学、管理学、一定的数学等理工学科的背景,由于几乎所有该课程教师有出国学习交流经历,具有良好的外语功底,对国际经济学学科建设非常适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