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刘利钊)2025年4月27日下午,《中国农史》编辑部副审编胡文亮应邀为威尼斯官网师生作了题为“森林治河——民国黄河治理思想的新面向”的学术讲座。讲座由8040威尼斯副院长宋丽智教授主持。8040威尼斯邹进文教授、常明明教授、瞿商教授、杨祖义教授、张连辉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吴雪梅教授、王玲教授和李成博士,参加讲座。
胡文亮副编审首先介绍了“森林治河”的含义。“森林治河”是指在黄河流域尤其是其中上游地区科学造林,最终达到治山、治水、治黄、治沙的目的。森林治河观念以现代林业和水土保持科学为理论基础,是一种科学治河理念。森林治河观念的产生是我国治河理念从经验治河向科学治河转变的重要体现,也使得治河研究视野从下游扩展到上中游。
随后,她比较分析了以李仪祉为代表的工程治河派和以梁希为代表的森林治河派的学术观点与主张,认为森林治河派的观点更具针对性和系统性。
然后,结合《管子》、《书棚民事》等文献,她介绍了森林治河观念的萌发路径,认为古人对森林植被固堤作用和保土功效的认识和利用是森林治河观念的思想源头。近代森林治河观念则主要来自林学家的认知与实践。其中,一部分本土林学家结合自身经历,认为要从土壤保持和水土流失防治方向着手进行山、水治理;另一部分具有留学背景的林学家将西方理论与本土实践相结结合,得出治山、治水、治黄、治沙要从植树造林入手的结论。
最后,胡文亮副编审介绍了森林治河观念在民国时期的发展和影响,认为其发展主要体现为林学家的著书立说和学术讨论,其影响则主要体现为民众观念的转变和政界要员的认同。
胡文亮副编审认为,森林治河思想突破了中国几千年来河工治河思想的藩篱,推动了我国治河理念从经验治河向科学治河的转变,为当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和启示。
在交流环节,胡文亮副编审一一解答了师生提出的问题。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